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依据,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都有规范作用。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属性、课程观和标准结构三个维度,解析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课程标准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部分组成。新的课程标准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标准突出“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教学活动标准以育人方式的变革为核心;而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则考量素养培育的表现,实现内容标准、活动标准和质量标准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属性体现国家意志,是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的依据
课程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教育意志,具有权威性。它既不是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的个人学术见解,也不是行业自律性标准。课程标准包含六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其中,课程性质阐明课程属性;课程理念指明课程立场;课程目标预设学生发展预期;课程内容确定学习范围;学业质量考量学习效果;课程实施则涵盖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等。可以说,课程标准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一门课程的主要层面,是课程活动的直接依据,其地位相当于法律地位。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要符合标准要求,教学活动也要围绕标准展开,考试评价更要依托标准进行。
课程标准课程观实现由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了从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通过深入挖掘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明确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使之指向人的核心素养培育。其中,人的核心素养关乎全面发展,而课程核心素养着眼特色发展。两者找到契合点,即课程通过特色育人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各部分均与核心素养形成内在联系。如课程目标转化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建构素养载体,学业质量检验素养培育成效等。可以说,素养本位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贯穿其制定的全过程,实现整体教育理念更新。
课程标准框架包括质量标准、活动标准和内容标准三位一体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与传统的知识内容标准、教学活动标准一起,构成完整的三位一体架构。三者共同描绘教育活动的全景图。即学生学什么(内容标准),怎样学(活动标准),学到什么程度(质量标准)。从认知加工角度分析,内容是输入,活动是过程,质量是输出。三者统一协调,使课程标准更加立体化。其中,内容标准核心在选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活动标准强调育人方式变革;质量标准检验素养培育效果。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素养培育,实现“少而精”“育人变革”的课程更新目标。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框架构建紧密合理,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阶段。
综上所述,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强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框架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六个部分构成。课程内容标准选取最有价值的知识;教学活动标准强调育人方式的变革;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考量素养培育结果。三者共同构成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标准框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