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tpo31托福口语task2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心理会计是一种倾向,人们倾向于在心理上将自己的钱分成不同的类别,就像将其放入独立的心理银行账户一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花费超出自己负担能力的钱,从而难以为实现长期财务目标而节省足够的钱。文章通过老师个人的购房经历,解释了这一概念。
心理会计的概念
心理会计是一种认知偏差,它指人们倾向于在心里将自己的钱分门别类,好像将钱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比如,人们会分开对待工资收入和兼职收入。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人们花费超出负担能力,因此难以积累足够的钱实现长期财务目标,比如购房置业。
举例来说,假设我每个月的工资是5000元。为了购房,我会尽量节省开支,积累工资中的存款。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每个周末打零工挣了1000元,我可能会认为这笔钱与工资收入“分开”,可以随意支配,比如去餐厅吃饭、购买音像制品等不必要的消费。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因为人脑倾向于使用心理账户和框架来分类信息,这可以减少处理复杂性。但是这也可能导致非理性的决策,比如本文中老师由于心理会计,拖延了购房计划。
老师本人购房的案例说明心理会计
文章通过老师购房的案例,说明了心理会计如何导致非理性消费,进而拖延实现长期目标。
老师年轻时有一份正常的办公室工作,每周工作5天,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同时老师每个周末在餐馆打零工,也有一定收入。在决定购房之后,老师处理两份收入的方式完全不同:
对于办公室工作的工资,老师会尽量储蓄,买必需品后仍尽可能存钱。但是对于周末打零工挣的钱,老师觉得这笔钱与工资“分开”,可以随意支配。所以老师会拿这部分钱去餐馆吃饭、购买音像制品等不必要消费。
最后,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才积累够了购房的首付。现在老师意识到,如果当初没有心理会计偏差,也把零工钱节省下来,就可以更早实现购房目标。
心理会计导致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
通过老师的购房案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心理会计的负面影响:
1. 心理会计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人们区分对待不同种类的收入,将部分收入视为“额外”收入,可以随意花费,这实际上是非理性的。所有收入合计才是个人真实的财力。
2. 这种非理性消费可以拖延人们实现长期目标。比如文章中老师由于心理会计,长期过度消费,结果是购房计划被推迟。
3. 心理会计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为非必要性支出增加,必要性支出的预算被压缩。比如本文中,老师花了更多钱在娱乐消费,可能减少了对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支出。
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心理会计的负面影响,合理规划支出,将所有收入统一考虑,理性消费,更好地达成个人财务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心理会计,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才筹够购房资金
在本文老师的购房案例中,由于心理会计偏差的影响,老师处理周末零工收入的方式与处理工资收入完全不同,前者基本上全部用于非必要性消费。
这直接导致老师花费了过长的时间才积累足够的购房资金。文中明确指出,如果老师当初能正确对待这两部分收入,将更多零工收入也用于购房储蓄,就可以更早实现房子的目标。
这也说明,合理处理好各种收入,避免心理账户的分割,对於早日实现大额消费目标(比如购房、购车等)至关重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各种收入来源整合在一起,作为统一的可支配资金,然后按照实现长期目标的需要和日常支出的必要性,制定合理的储蓄与消费计划。
如果我们能时刻警惕心理会计的偏差,积极校正这一认知错误,就可以避免重复老师的痛苦教训,更高效地达成各种财务目标,改善生活。
tpo31口语task2介绍了心理会计的概念,并通过老师自己的购房经历讲述了这一倾向如何导致自己花费过多现金从而延迟实现购房这个长期财务目标。本文通过sub_title概括总结了该task的主要信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