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通本科院校招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尤其是一些地方性211或985院校,由于生源地限制,面对着其他热门院校的激烈竞争,招生分数线屡屡下降。对于这些院校而言,如何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成材,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入学后,是否存在显著的学业表现差异?本文以河南大学为例,主要从该校近年来的生源地绩点分布情况,来探讨这个问题。
河南大学生源结构分析显示省内生源占比超9成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方性高校面临着生源地的限制。数据显示,河南大学的生源结构以河南省内生源为主,约占全部生源的9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地方性211高校在省内的辐射力量强,大量省内考生选择就近报考;第二,相比外省考生,省内考生更了解母省高校情况,报考意愿更高;第三,高考政策导向,各省均优先满足本省高校对生源的需求。这种生源结构特征已成为河南大学必须面对的现实。
河南大学不同省份生源入学绩点差异不大
数据显示,就河南大学而言,不同省份生源的入学绩点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例如北京生源的平均绩点仅比河南生源略高0.03个绩点。主要原因是:第一,高考的选拔功能。各省高考难度不同,但都已实现选拔优秀生源的功能,筛选到河南大学的学生起点较为接近;第二,考生自身素质。能够跨省进入河南大学学习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出众,可适应各种环境;第三,学校教学水平。河南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保证,可最大限度发挥不同生源学生的潜力。因此,生源地不同并不会对河南大学学生入学后的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北京生源入学绩点略高于河南生源
数据显示,北京生源入学时的平均绩点为3.59,而河南生源的平均绩点为3.56,略低于北京生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北京高考竞争相对较少,学生学习压力小,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第二,北京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可能略高于河南学生;第三,北京报考河南大学的学生中优秀学生比例可能更高,素质更突出。但整体来看,两地生源的绩点差距极小,仅0.03绩点,可以说处于同一水平。这说明高考的选拔功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两地考入同一学校的学生实力相当。北京生源微强主要在于非考试因素,如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绩点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密切相关
影响大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除了入学成绩外,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也极为关键。河南大学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自习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開设相关选修课,教授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计划,正确预估复习时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区分知识点重难点,采取有效的记忆方式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做到环境配套和方法指导兼顾,学生才能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得心应手,稳步提高绩点。
合理选课和制定计划是获得高绩点的关键
要获得高绩点,学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合理选课,选择教学质量好、考核相对宽松的老师;二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每门课程投入精力进行合理规划。具体来说,学生应该选择对自己专业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课程和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避免选择过于艰涩或毫无关系的课程。之后,可以参考学长建议,选择容易获得高分的教师。在学习计划上,应平衡每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对重要难点课预留更多时间,同时控制学习强度,避免超负荷操作影响多个考试。做到两点便可有效提升整体绩点。
规模化招生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在应对高校规模化招生的今天,河南大学仍能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生源结构广泛,学生入学绩点分布合理,这是该校治学严谨的结果。今后,河南大学应继续坚持提升办学水平,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在改革创新中,河南大学将留得青山,不愁没“柴烧”,即使高考再扩招,也有信心培养造就一批批优秀人才,以优异的教学质量立校兴学。
综上所述,规模化招生背景下,地方性211院校生源结构以省内生源为主已成定局。从河南大学的情况看,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绩点存在微弱差异,但整体上非常接近,说明高考的选拔功能在不同省份生源之间达到了基本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获得高绩点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学生要注重合理选课、制定计划,保证学习效率。院校也要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不愁“没柴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