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机制 - 正面促进与负面阻碍

2023年12月3日 12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作为语言学习的起点,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巨大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存在负面效应。正面效应体现在母语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利用母语进行双语对比有助于学习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语言规律;而负面效应主要源自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母语形式对第二语言的干扰使学生容易出错。本文将深入分析母语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的双重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这一机制,从正反两面更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

母语知识迁移有助理解第二语言语义信息

在第二语言习得早期,学生可以利用母语知识库更准确掌握外语词汇含义。例如英语句子的母语翻译可以直观揭示词义,避免生词解释生词的局限;相似语法结构和词汇也有利于形象理解和记忆。随着学习深入,学生开始意识到两种语言的差异,逐步摆脱母语束缚,发展独立语言思维。但 even for advanced learners, drawing on mother tongue knowledge remain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mprehending complex second language information, especially abstract concepts or rhetoric, which relies heavily on the learner's conceptual system shaped by L1.

母语与第二语言对比,有助发现语法规律

从语法和词法角度比较母语与第二语言,有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例如汉英语中双重否定的表达、情态动词的语义差异、名词单复数变化的要求等。这种对比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第二语言规律的敏感性和理解深度。此外,对比发现的语法“坑”也有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避免将母语结构生搬硬套到第二语言中。所以语法对比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学习策略。

母语形式对第二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干扰

尽管母语迁移有正面效用,但更多情况下它对第二语言构成负面干扰,使学生在运用外语词汇、语法时出现偏差。这主要源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例如英语强调语法形式变化表示时态、人称、数等信息,而汉语依赖上下文和副词;英语句子需要语法主语,汉语可以零主语。这类差异会导致学生在第二语言运用中脱离目标语言规律,而本能迁移母语结构,出现语法错误。克服这种负迁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语言差异,避免简单套用母语模式。

转变观念理性利用母语正反双重作用

对母语迁移现象,需要转变仅看到负面效应的传统观念。母语与第二语言同属语言系统,存在共性。合理利用母语迁移的正面效应,进行双语对比分析其负面效应,通过错误分析引导学生建立独立的第二语言结构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正确看待和运用母语的双重作用机制,是汲取其营养、有效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

mother tongue plays a dual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oth facilitating and hinde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mechanism holds the key to unlocking the power of L1 and achieving better acquisition outcomes.

xiaoshengchu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