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爱菊学校-爱菊品牌办学再次拓展 上海三地一贯制民办双语学校初现雏形

2023年12月21日 18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松江爱菊学校是爱菊教育集团在上海松江区投资10亿元创办的一所涵盖幼小初高16年一贯制民办双语学校。该学校占地102亩,现在还在借址办学中,位于松江高新科技园区。校长童立贤先生具有20多年教学经验,曾任徐汇区多个知名学校的校长。师资由徐汇区爱菊小学和徐汇优质中学的骨干教师组成,实力雄厚。课程设置也比较完善,既有国家课程,又有爱菊特色课程,还开设20多门兴趣拓展课程。首届招生规模为小学4个班120人,初中预备年级4个班120人。爱菊学校在徐汇和青浦已有辉煌历史,松江新校区的落成,将进一步拓展爱菊品牌在上海的办学影响力,也使上海出现首批一贯制民办双语学校,为更多家庭提供高品质教育资源。

松江爱菊学校由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刘浩清及其夫人孔爱菊女士捐资创办

松江爱菊学校是由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浩清先生及其夫人孔爱菊女士投资创办的。刘浩清夫妇两人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捐资创办了多所学校。其中,刘浩清先生与徐汇区结下不解之缘,曾先后在该区创办爱菊小学、爱德双语学校等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成绩优异,在当地享有盛誉。孔爱菊女士亦致力推动教育事业,热心公益,并以个人名义创立多个慈善基金会。因此,松江爱菊学校的创立,可以说是携手爱国爱民、乐善好施的刘浩清夫妇再次进行公益捐赠,为民办教育贡献力量。有他们这样的实业家支持,松江爱菊学校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松江爱菊学校投资10亿元,占地102亩,位于松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根据规划文件显示,松江爱菊学校总投资高达10亿元,占地面积约102亩,选址位于松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10亿元的巨资,足以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102亩的用地,可容纳多个功能区,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此外,邻近高新区也为学校带来诸多便利。高新区聚集了台积电、腾讯等一大批高新企业,可为爱菊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产学合作;附近生活配套成熟,有龙湖、旭辉等多个大型住宅项目。因此,无论是软硬件条件,还是周边环境,松江爱菊学校的选址都可谓绝佳,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松江爱菊学校招收小一和初中预备年级学生,首届规模较小

松江爱菊学校计划于2023年首次招生,面向全市招收小学一年级和初中预备年级学生。首届招生规模较小,小学4个班,每个班30人;初中也是4个班,每个班30人。这样的班额设置比较适中,既可保证老师的照顾力,又可利用班级内竞争促进学生进步。不过,鉴于松江爱菊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未来几年招生人数可能会有较大幅度提升,毕竟民办学校的收费和公立学校比并不算高,而爱菊的教学质量有目共睹。所以,即便首届招生规模不大,后续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松江爱菊学校现在还在借址办学,2024年建成后正式启用

松江爱菊学校已经确定选址,位于松江新城小昆山镇一处私立学校用地上。但由于项目还在建设中,学校目前还无法进驻新址。为了尽快开始招生办学,爱菊学校决定现借用其他场地临时办公,采取“借址招生”的模式。这种借址招生在新建学校中较为常见,一方面可压缩学校的建设周期,另一方面也可尽早与家长开展互动,打响知名度。预计到2024年,松江爱菊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完工,届时正式迁入新址全面运营。所以,虽然现在办公环境可能会有些简陋,但只是暂时的。2024年后,师生们就将迎来全新的教学乐园。

松江爱菊学校校长童立贤老师管理经验丰富,曾任多所知名学校校长

松江爱菊学校聘请童立贤老师出任首任校长,此举可谓人尽其材。童老师拥有20余年教育行政管理经验,曾任多所知名学校校长,如长桥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等,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其领导下,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作为松江爱菊学校的开山校长,童老师肯定能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学校团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迅速成长壮大。有他坐镇,学校发展大局可期。

松江爱菊学校的师资实力雄厚,由爱菊学校集团优秀教师组成

松江爱菊学校的教师队伍可谓实力雄厚。学校教师主要由徐汇区两所著名民办学校“爱菊小学”和“徐汇优质中学”的骨干教师组成。这两所学校在艺术教育等方面成绩斐然,培养出众多人才,其教师实力可想而知。松江爱菊学校汲取了这两所兄弟学校的精华师资,自成立之初就具备坚实的教学支撑。强大的师资力量将为松江爱菊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办学的重要后盾。相信在这些优秀教师的耕耘下,松江爱菊学校定会成长为松江区乃至整个上海的明星学校。

松江爱菊学校的创办,标志着爱菊教育集团在上海的办学版图得到进一步扩大,也使上海出现第一批横跨幼小初高16年一贯制的民办双语学校。松江爱菊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都非常优秀,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也与时俱进,相信未来必将成为松江区乃至整个上海的教育名校。首届招生规模虽小,但后续发展前景广阔。

xiaoshengchu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