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知识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因此,大学课程的“学完”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死记硬背地记住所有知识点,而应该关注学会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等。
大学课程量大学习时间短,不太可能全部掌握
大学课程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有限,想要完整掌握全部知识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正常学习进度下,大部分学生也只能对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记忆,并不代表全部学完。例如生物类专业,每门课都可以写出极其详尽的教材,一个学期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大学课程的“学完”意味着掌握学习方法
大学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课程的“学完”,应意味着学会如何学习该课程、培养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力和应用力。这种通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可以让知识点即使被遗忘,也可以根据需要再次学习掌握。
大学课程关注思维框架不在于知识点
大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重点在于传授该学科的核心思想主张、研究方法、评价体系等框架,而不仅仅停留在隔离的知识点传授上。学完这样的课程,意味着对这一学术范畴有了基本的理解,可以运用相关框架分析问题。即使遗忘了具体知识,也不影响对该领域问题的理解。
大学课程学完意味着学会知识迁移和运用
大学课程的终极意义是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真正学完一门大学课程,是指学会根据面临的实际情景,搜寻、筛选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思路或方案。这种迁移应用能力远比被动记忆知识点本身更为宝贵。
总之,大学课程的“学完”,不应仅理解为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该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这种把学科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的转化过程,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