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重要文件。课程计划与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它规范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则是课程计划的细化,指导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育质量。本文主要梳理总结了课程标准对课程计划编写的指导作用,解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编制课程计划时应关注的要点。 课程标准明确每门学科教学内容,是编写课程计划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出具体指导的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每门学科的教学目…

2024年1月29日 0条评论 198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

课程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参考资料可以看出,课程的内涵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维度:构成层面、功能层面、结构层面。从构成层面,课程被理解为知识体系、经验体系;从功能层面,被理解为教学目标和计划;从结构层面,被理解为不同的层次,如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等课程。这些理解反映出课程内涵的多元性。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实践的深入,课程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呈现出既定性与开放性特征。课程课程课程总体来说,课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会随着时代背景和课程实践的发展而不…

2024年1月23日 0条评论 90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看法也在变化。传统上,西方课程理论学者更倾向于“大课程小教学观”,即教学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一部分;而苏联学者则持“大教学小课程观”,认为课程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威廉·多尔提出的“课程观转变”,批判了上述两种传统课程观,强调课程不是封闭和线性的,而应关注随机性、动态性和开放性,避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机械化。多尔的课程观为当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梳理了这三种课程观的差异,分析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特点,对比较不同课程观的观点和转变内涵…

2024年1月8日 0条评论 160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是现代课程中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它们分别强调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承和直接经验的获得。本文将通过具体对比,深入剖析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内涵、特点、优缺点等关键区别,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两种课程类型。 正文首先会从定义角度阐明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基本含义,简要概括它们分别强调系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教学理念,作为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然后文章会具体对比这两种课程在课程设置逻辑、组织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多个维度上的差异,通过层层剥析,使读者能够清晰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别。最后,本文还会综合分析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023年12月29日 0条评论 109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则是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活动来学习。两种课程在课程目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总体而言,经验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前者系统性较强,后者灵活性更高。但两者也都有自己的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找到平衡。正确看待和运用两种课程,使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现代课程应有的整体功能,推动学生成长。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定义上存在差异 从…

2023年12月29日 0条评论 189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是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的,它们都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经验课程起源于20世纪,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获得学习经验。活动课程则更加强调以学生的社会活动为中心来设置课程。本文将详细分析两种课程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核心特征。 经验课程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概述 经验课程起源于19世纪,形成于20世纪早期。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主张将学科课程中的成人经验与学生经验相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经验课程理论进一步成熟,核心内涵是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

2023年12月2日 0条评论 156点热度 0人点赞 xiaoshengchu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