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两种课程的定义、特点和优缺点

2023年12月29日 447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则是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活动来学习。两种课程在课程目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总体而言,经验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前者系统性较强,后者灵活性更高。但两者也都有自己的不足,需要在教学中找到平衡。正确看待和运用两种课程,使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现代课程应有的整体功能,推动学生成长。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定义上存在差异

从定义上看,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心理发展逻辑编制的课程。它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价值,课程目标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成长需要。活动课程则是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由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自己组织的活动学习的课程。可以看出,经验课程强调学生内在需求,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外在行动。前者组织原则是心理发展顺序,后者组织原则是学生活动主题。

从代表人物看,经验课程的主要提出者是杜威,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要立足学生兴趣和经验。活动课程理论形成较晚,主要思想家有斯宾塞和布莱思韦特等人,他们认为活动本身具有内在的教育意义。所以从理论渊源看,两种课程虽然都强调“学生中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两种课程在组织方式和特点上也不相同

从组织方式看,学科课程一般是按照学科内在逻辑编排,强调系统性、结构性和逻辑性;而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则更加灵活开放,组织形式多样,强调针对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

例如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其内容安排和教学顺序都比较固定。但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则可以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各种学习活动,没有固定模式。

从课程特点看,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系统性强,比较严谨;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内容形式灵活多变。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有区别

从教学目标看,学科课程的目的是传承和发展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系统连贯的文化科学知识;经验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活动课程则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还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举例来说,语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而手工劳动课则侧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寓教于乐的一些活动课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乐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

所以从教育目标的侧重点上,三种课程有较大不同。但实际上它们应该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要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两者在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上也有差异性

从教学方式看,学科课程一般由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居多;而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习形式多样,教与学的界限不那么明显。

例如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只起到适当指导的作用。有些经验课甚至可以由学生互相传授技能。所以后两种课程的教学更加灵活开放。

从评价方式看,学科课程多采用标准化 teste 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经验课程可以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课程则更加强调学习过程,采取诸如学习日志、同伴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所以从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手段上,三类课程也各有侧重。但实际运用中也应该综合采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内在潜力。

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从优点看,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有利于学科文化传承;容易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经验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实践经验的获取。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能力培养。

但从缺点看,学科课程可能忽视学生主体性,脱离实际。经验课程系统性较差,组织管理难度大。活动课程重视过程,评价体系建设难,容易流于形式。

所以,学科课程侧重传承,经验和活动课程侧重发展;学科课程提供知识框架,经验和活动课程拓展应用;学科课程引导正规思维,经验和活动课程鼓励创造思维。三者应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功利与人本并重,是教育的基本方向。

综上所述,经验课程和活动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两类课程。前者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后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开放性。两者在教学目的、方式、评价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两种课程,使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xiaoshengchu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文章评论